微信视频号:sph0RgSyDYV47z6
快手号:4874645212
抖音号:dy0so323fq2w
小红书号:95619019828
B站1:UID:3546863642871878
B站2:UID: 3546955410049087
这实际上是一个招聘贴,期望能捞一些理念相同的同道中人,一起做一些事情,为视觉中枢在 AI 浪潮里留下点什么,为 AI 做出点什么来 社招:https://job.toutiao.com/s/_oh_awGimGo 校招:https://job.toutiao.com/s/bn6dz0nu45o 地点:北京、深圳 也是系统梳理、描述一下我脑海中那个恢弘的未来:一个恢弘的未来 “学到的要教人,赚到的要给人”这是老师教我的重要一课 但也请大家适当忽略JD(我还没见过好JD), 只要你觉得自己适合“视觉中枢”这个方向,欢迎联系我:ericwang.ew@bytedance.com 1 视觉中枢 看了最近四年的大部分的 AI 创业产品,发现它们有一个共性:都有相机 这跟我在 20 年左右推演的路径演进非常契合,宏观的描述一下:无论智能如何发展,有三个必要条件是一定要满足的:相机、喇叭和电池,这三点分别对标生物体数亿年演进中的视觉、信息素和葡萄糖 显示也一定会在,但显示是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需求,就类似于自然界演进过程中,眼睛演进到一定程度后,显示的需求才会逐渐提升(想一想极乐鸟、螳螂虾)。至于智能,智能是对适应环境的结果,而不是目的(智能从来都不是目的,就跟算法一样),所以这次组建团建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服务于视觉中枢这个大目标,为智能安装眼睛 我们要成为 AI 时代的视觉中枢,通过光机电算、软硬算芯等的垂直整合,赋予设备看·见世界的能力,因为是从零到一,所以这个团队有机会用完全不一样的方式方法创造,总的来说有以下四条:
-
没有历史包袱,用第一性原理指导构建影像大厦
-
没有老问题,对待问题先建模再从全局最优解出发
-
没有螺丝钉,每个伙伴都有机会成为多面手、架构师
-
借助集团内丰富的研发资源和 AI 手段,创新性的同时满足用户对于影像工具属性、内容属性和情感价值属性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将影像真正带到“辅助用户记忆、娱乐用户感官、拓展用户能力”的位置
一切都很新鲜,一切都很有挑战,所以一定要有有一个明确的工作原则,工作原则一致很关键(工作原则不一致带来的损耗超乎想象) 2 团队理想状态
-
要功劳,少要甚至不要苦劳
-
要曲突徙薪,不要焦头烂额
-
要全局最优,不要屎上雕花
-
要英雄个人,更要英雄团队 要想支撑上述四条,需要先做到下面三条
-
有话直说,及时确认,坦诚清晰,避免内耗
-
公开反馈,哪怕是负面反不走捷径 重点是关于捷径:从十数年的工作经历,阅读过的百十年书籍跨度来看,我没见过捷径达到终点的案例;在黄博、Donny 老师、Tan 总等前辈的谆谆教诲和提携下,我想按照前辈们描述过的理想的那种团队工作方式/业务开展方式/产品设计方式等,亲身实践一下,为集团/团队/时代留下不那么一样的“团队、流程、机制”且过程中交付对应的成果物(保障活下去) 关键上下文是见过、听过太多因为未被上述几条带来非常可笑后果的苦果:其中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董事长对 CEO 说你要做到 xxx 的目标,CEO 对 CTO 说要做到 xxx 的目标、CTO 对 GM/GM 对部长、部长对主管、主管对组长、组长对外包,都是同一套话术话语:你要做到 xxx 的目标。。。。 “难道没人去和圣人说一声,那荔枝运不到长安么” --- 《长安的荔枝》 现在有了---就是咱们 3 现状 好在这个集团更多是“合伙人制度”而不是“家天下”制度,绝大部分事情不需要圣人操劳,偶尔圣人的错误操劳也可以通过机制纠偏 回到招聘的目的上,我聊几个现状和差异点吧(这个帖子还是为了招人),以调试和测试展开举例子(但肯定不仅仅是这两个职位) 3.1 调试和效果 行业里有一个岗位叫“Camera tunning”,就是通过调节平台 ISP 和算法的参数来达到某个效果的这么一个职位,我觉得未来不需要这种岗位(2017年跟北研所同事聊过:算法效果化、效果测试化,现在看是对的) 当时坚定的要调整岗位名称为“效果开发工程师”也是源于此,这个岗位应该是对效果负责,而不是产出的那套参数负责;目的就是提升效果,手段可以是算法、参数、策略、架构等等,手段不限 这点就是我内化的结果导向的外化,从结果出发、从目标出发、区分清楚目标和手段 3.2 评测和质量 行业里有一个岗位叫“评测工程师”,就是通过左右对比判断图片不同位置优劣然后给开发提 BUG 的这么一个职位 未来大概率不需要这种这种职位:评测方向,本质是对质量负责,我们称之为质量工程:质量工程是对质量负责,这点在 Donny 老师推荐的《人件》中再三强调的。并不是做不了研发才只能做测试,而是测试本身应该比研发更为高阶高级,如此才能称之为质量工程 质量工程,最高等级是设定标准定义美丑;其次是量化美丑好坏通过指标进行归类跟踪;再次是量测通过使用已有工具拿到一个数字;最次是在屏幕上左右对比进行肉眼校验(类似于大模型里的价值观对齐) 3.3 共性 上述两个职位的共性是研发属性,当然软件、性能功耗、应用等方向也会有此共性 对于研发来说,结构化思考、系统化描述必不可少,体现在面试流程里就是笔试:笔试虽然不完美,但笔试可以节省 80%以上的投入(coding是研发的根本) 3.4 团队现状 在做的事情、将要做的事情等等都是 L4,不能也不让说; 单独说一个指标吧,千行代码故障率持续数月下降,且需求交付里有 40%以上是零缺陷(意味着测试没发现问题),这是上述思路的一个阶段性数据呈现,我们期望打破“先写 BUG 再解 BUG”的魔咒 “最好的金疮药不如不受伤”老师教我的 4 招人 全方向,年龄不限、学校不限、用人看本质从效果、软件、性能功耗、应用到嵌入式开发;从单点资深到架构构建 视觉中枢一定会来,虽然不清楚时间点,但它是必然 社招链接:https://job.toutiao.com/s/_oh_awGimGo 校招链接:https://job.toutiao.com/s/bn6dz0nu45o 欢迎联系我:ericwang.ew@bytedance.com
微信视频号:sph0RgSyDYV47z6
快手号:4874645212
抖音号:dy0so323fq2w
小红书号:95619019828
B站1:UID:3546863642871878
B站2:UID: 3546955410049087
参考文献链接
聊聊理想的影像团队(我认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