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没有天使,没有魔鬼,原来救赎就在心底。
——莎士比亚
昨天突然收到一位高中同学的微信,他发了一张课外兴趣辅导班列表图片讨教我关于孩子课外辅导的一些建议。我实话告诉了这位高中同学,我刚不久前才跟何太吵了几次关于给小孩子报名课外辅导班的问题。所以,我很难有什么好的经验建议。而且,我还是不赞成让那么小的孩子去参加什么课外辅导课的一方,那就更加没有什么选择建议了。
当我谈及自己的这番感悟时,好像瞬间打开了同学的心扉一样。原来他也是不愿意让自己那么小的孩子参加什么课外辅导班的,主要还是家里女人的主意。目前的选择只是自己迫不得已的妥协而已,最后才找到我索取所谓的建议,觉得我们家有两个现场案例应该参考。再往深一点聊,发现我们男人的想法都很一致,都一致地觉得孩子那么小,不要给他们过多的知识灌输,只要孩子开心地玩耍即可。哪怕呆着在家里,也是一 种玩的形式,咱们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
说到这里,我跟同学心底的育儿观念之所以出其的一致,那是因为我们有相似的生活成长环境。家境差不多,年代也一样。所以,我们的思维一定跟自己成长背景相关。我估计同学在家里也是跟他老婆争论过许多次了,最后还是跟我一样,选择了平衡与妥协。
我在周六晚上,跟何太做了最后一次争论。我十分清晰地表述了我“不愿意"的观点,但并没有明确不能接受的给孩子报课外班的决定。如果一定要说服我从心底接受让那么小的孩子去上课外知识辅导这事,何太一定是失败的。因为我的观点到底还是跟自己成长环境有关,她改变不了。所以,面对家庭观点不一致的思维冲突时,千万不要视图通过说服对方从心底接受才做决定。
最后,我跟何太澄清,关于孩子教育这块,不要一直同意了才去决策,反正我不反对就默认同意,放心去做就是了。否则事情会一直推动不了,矛盾个也一直存在。就像当年买房子,我从心底是不想扛压力的,但我不反对,最后还是买了房子,多年过去了,问题也就解决了。所以,问题一定是在行动中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