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本定义与记号
-
偏序集(Poset):一对 \((P,\preccurlyeq)\),\(P\) 为集合,\(\preccurlyeq\) 为满足自反、反对称、传递的二元关系。写 \(x\prec y\) 表示 \(x\preccurlyeq y\) 且 \(x\neq y\)。
-
上确界 / 下确界(join / meet):
对 \(x,y\in P\),如果存在最大下界则称为 meet,记作 \(x\wedge y\);如果存在最小上界则称为 join,记作 \(x\vee y\)。 -
格(Lattice):若对任意 \(x,y\in P\) 都存在 \(x\wedge y\) 与 \(x\vee y\),则 \((P,\preccurlyeq)\) 称为格,记作 \(L=(L,\preccurlyeq)\)。
-
分配格(Distributive lattice):格 \(L\) 若对任意 \(x,y,z\in L\) 满足分配律
\[x\vee(y\wedge z)=(x\vee y)\wedge(x\vee z),\qquad x\wedge(y\vee z)=(x\wedge y)\vee(x\wedge z), \]则称为分配格。
-
带索引的多重集 / 列表:为处理重复值,习惯把一个族写成带索引的序列 \(S=(x_1,\dots,x_n)\)。在下面的定义与证明中,我们总以“索引集合” \(\{1,\dots,n\}\) 作为子集的取法基础(而不是把 \(S\) 看作无标号的集合),以保证对重复元素的正确计数。
-
记号约定:对索引集 \(T\subseteq\{1,\dots,n\}\) 使用
\[\bigwedge_{i\in T} x_i,\qquad \bigvee_{i\in T} x_i \]分别表示取这些索引对应元素的 meet 与 join(若 \(T=\varnothing\) 的情形按需要单独约定)。
2. 分配格与 valuation(赋值)
定义(valuation / 赋值)
令 \(L\) 为格,\(A\) 为可加阿贝尔群(例如 \(\mathbb{R}\) 或 \(\mathbb{Z}\))。映射
称为 valuation(赋值),当且仅当对任意 \(x,y\in L\) 有恒等
备注:在幂集格上,基数函数 \(A\mapsto |A|\) 或任意有限可加测度都是典型的 valuation;在整除格上,把乘法取对数(\(v(n)=\log n\))也把乘法型关系变为加性,从而满足 (V)。
基本性质(直观)
- valuation 把格的并—交结构变成线性等式,使得包含—排除类型的线性组合在代数上成立。
- 在分配格上,valuation 的二元恒等 (V) 可以被逐步推广到任意有限族上的包含—排除恒等(见下节与第 5 节的推广定理)。
3. 在链(totally ordered set)上的第 \(k\) 大:定义与等价刻画
链上的常规定义(数值情形)
设 \(S=(x_1,\dots,x_n)\) 为一列实数(允许重复),按非增序排列为
则称 \(y_{(k)}\) 为 \(S\) 的 第 \(k\) 大(亦称第 \(k\) 阶统计量,the \(k\)-th order statistic)。等价地,\(y_{(k)}\) 是“最大的 \(k\) 个数中的最小值”。
格上的自然推广(带索引形式)
对于任意格 \(L\) 与带索引的序列 \(S=(x_1,\dots,x_n)\subseteq L\),定义
即先对每个恰好 \(k\) 个元素取它們的 meet(即这些 \(k\) 个中的最小),再对所有这些结果取 join(即取这些“\(k\)-最小”中的最大者)——正是“最大的 \(k\) 个中的最小”的格论翻译。
在链(totally ordered set)上 (D) 与常规定义一致。
4. 主定理(链 / 数值形式)与证明
4.1 关键组合恒等(引理)
Lemma(组合恒等)
对于任意整数 \(\ell\ge k\ge1\) 有
证明
使用组合数恒等
于是左式化为
当 \(\ell=k\) 时为 \(1\),当 \(\ell>k\) 时为 \(0\)。证毕。 \(\square\)
4.2 主定理(链 / 数值情形)
Theorem(第 \(k\) 大的包含—排除式)
设 \(S=(x_1,\dots,x_n)\) 为一列实数(允许相等)。则对任意 \(1\le k\le n\) 有
证明(按“贡献”计数)
将 \(S\) 按非增序排列为 \(y_{(1)}\ge y_{(2)}\ge\cdots\ge y_{(n)}\)。我们把右端按“哪个位置的元素作为 \(\min(T)\)”分组,并计算每个 \(y_{(\ell)}\) 的总系数。
若 \(\min(T)=y_{(\ell)}\),则 \(T\) 必须包含某个对应位置为 \(\ell\) 的索引,並且其余 \(|T|-1\) 个元素必须从更大的位置 \(\{1,\dots,\ell-1\}\) 中选出。因此,对固定大小 \(i=|T|\) 而言,出现的子集数为 \(\binom{\ell-1}{i-1}\)。所以 \(y_{(\ell)}\) 在右端的总系数为
由引理 (L),此和当且仅当 \(\ell=k\) 时为 \(1\),其余情况为 \(0\)。因此右端只留下 \(y_{(k)}\) 的贡献 \(1\),即等于 \(\operatorname{max}_k(S)\)。证毕。 \(\square\)
5. 推广:分配格上的 valuation 版本(形式化,详尽)
下面对 valuation 版本给出更详尽的、形式化的证明要点 —— 包括按 meet 值分组、用组合恒等归简、以及在偏序上的 Möbius 反演步骤。
5.1 形式化定理
Theorem(分配格 + valuation 版本)
令 \(L\) 为分配格,\(S=(x_1,\dots,x_n)\subseteq L\) 为带索引的元素列。令 \(v:L\to A\) 为到可加阿贝尔群 \(A\) 的 valuation,即满足对任意 \(u,w\in L\):
则对任意 \(1\le k\le n\) 在 \(A\) 中成立
5.2 证明(详尽步骤)
(A)按 meet 值分组,将指数维度降维
定义映射 \(\varphi:\mathcal P(\{1,\dots,n\})\setminus\{\varnothing\}\to L\):
记 \(\operatorname{Im}\varphi\) 为映像。对任意 \(y\in\operatorname{Im}\varphi\) 定义
把 RHS(标记为 \(R\))按 \(y\) 分组:
其中
要证明 \(c(y)=1\) 当 \(y=\operatorname{max}_k(S)\),否则 \(c(y)=0\)。
(B)把“\(\varphi(T)\succeq y\)” 的集合与 \(I_y\) 对应并应用组合恒等
定义
注意:若 \(T\subseteq I_y\)(非空),则 \(\varphi(T)=\bigwedge_{i\in T}x_i\succeq y\);反之若 \(\varphi(T)\succeq y\) 则 \(T\subseteq I_y\). 因此集合 \(\{T:\varphi(T)\succeq y\}\) 恰为非空子集集合 \(\mathcal P(I_y)\setminus\{\varnothing\}\)。
考虑累积和
按大小分组并用组合恒等化简得
按引理 (L) 的组合代数推理可化简为
(C)Möbius 反演:从累积和到点系数
另一方面,把累积和按照 \(\varphi\) 的像值展开:
即对任意 \(y\in\operatorname{Im}\varphi\) 有
方程 (2) 是偏序 \(\operatorname{Im}\varphi\) 上的累和关系。由偏序上的 Möbius 反演(有限偏序上若 \(F(y)=\sum_{z\succeq y} f(z)\),则 \(f(y)=\sum_{z\succeq y}\mu(y,z)F(z)\),其中 \(\mu\) 为该偏序的 Möbius 函数)可得
把 (1) 带入 (3) 得
(D)识别 \(c(y)\):\(U_k\) 的最小元就是 \(\operatorname{max}_k(S)\)
令
注意 \(U_k\) 是一个上集(up-set):若 \(z\in U_k\) 且 \(z'\succeq z\),则 \(z'\in U_k\)。
定义
可以证明 \(y_*\) 是 \(U_k\) 的最小元(即 \(y_*\in U_k\),且对任一 \(z\in U_k\) 有 \(y_*\preccurlyeq z\))。因此集合 \(\{ z\succeq y :\, |I_z|\ge k\}\) 要麼是空的(当 \(y\not\preccurlyeq y_*\) 时),要麼等于集合 \(\{ z\succeq y_* \}\)(当 \(y\preccurlyeq y_*\) 时)。
因此由 (4) 可得:
- 若 \(y\not\preccurlyeq y_*\) 则 \(c(y)=0\);
- 若 \(y\preccurlyeq y_*\) 则\[c(y)=\sum_{z\succeq y,\, z\succeq y_*} \mu(y,z) =\sum_{z\succeq y_*} \mu(y,z). \]利用 Möbius 的基本性质(對固定 \(y\),\(\sum_{z\succeq w}\mu(y,z)=\delta_{y,w}\))可以推出\[c(y)= \begin{cases} 1,& y=y_*,\\[3pt] 0,& y\prec y_*. \end{cases} \]
综上,\(c(y)=1\) 当且仅当 \(y=\operatorname{max}_k(S)\),其余为 \(0\)。
(E)代回并完成证明
把 \(c(y)\) 代回分组表达式
得到
这正是等式 \((★)\)。证毕。 \(\square\)
5.3 讨论与补充说明
-
分配性:在上述证明中,分配性用来确保将索引子集按 meet 值分组时,meet 与 join 的组合行为不会产生额外的“交错”导致计数失效;即在展开多元 join/meet 时项能够按期望方式合并与抵消。若格非分配,则需要用更复杂的偏序 Möbius 函数对系数进行修正,原二项式系数一般不成立。
-
valuation 的作用:(V) 保证把格元素替换为数值后线性关系保持,从而将格上的组合恒等推广为数值恒等;若没有 (V),即使格上的指示系数 \(c(y)\) 正确,代上的数值和也不一定成立。
-
Möbius 理论接口:证明中的关键转换 (2) ↔ (3) 实际上是偏序上标准的 ζ-μ(Zeta–Möbius)反演:在有限偏序 \((P,\preccurlyeq)\) 上定义 ζ 函数 ζ\((x,y)=[x\preccurlyeq y]\),其逆为 Möbius 函数 μ\((x,y)\),满足矩阵反演关系。我们在 (2)-(3) 中正是应用了该反演。